• buffet
    33 5
    buffet
  • hungry ghost fest
    39 0
    hungry ghost fest
  • 看展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 AWAS!
    40 2
    看展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 AWAS!
  • 今日的開幕聚會 〈打鐵計劃 — 微光閃耀|許雁婷個展〉

開幕:7/27(六)下午三點 3pm
展覽期間:7/26-8/18。週三至日,2-8pm
展覽地點: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25號1樓(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)

Blacksmith Project by Yen-ting Hsu

Opening: July 27, 3pm
Exhibition: July 26-August 18
Location: No.25, Ganzhou St., Datong Dist.,
TAIPEI CITY (Open Contemporary Art Center)
    43 1
    今日的開幕聚會 〈打鐵計劃 — 微光閃耀|許雁婷個展〉 開幕:7/27(六)下午三點 3pm 展覽期間:7/26-8/18。週三至日,2-8pm 展覽地點: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25號1樓(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) Blacksmith Project by Yen-ting Hsu Opening: July 27, 3pm Exhibition: July 26-August 18 Location: No.25, Ganzhou St., Datong Dist., TAIPEI CITY (Open Contemporary Art Center)
  • 某日聚會聊聊

Meetup and gathering the other day
    71 1
    某日聚會聊聊 Meetup and gathering the other day
  • 今晚Posak Jodian 在在地實驗分享此次《KANTA Portraits馬來西亞-台灣交流計劃:跨越邊界 – 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》旅程中的種種神話、故事、口述歷史和影像
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「在cunex部落時,當我分享到我自己的原住民經驗時,他們會一直說sama、sama,sama在馬來文的意思是‘一樣’。」

 「結束對話後,一個部落的人向我和jeffery表示,他想知道更多,因為這也許可以讓他知道自己的現況,或去知道自己的未來的答案。」

 「但是我沒有告訴他,因為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。」
 
直播這邊看:
https://youtu.be/CDB9wknupng
    48 0
    今晚Posak Jodian 在在地實驗分享此次《KANTA Portraits馬來西亞-台灣交流計劃:跨越邊界 – 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》旅程中的種種神話、故事、口述歷史和影像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 「在cunex部落時,當我分享到我自己的原住民經驗時,他們會一直說sama、sama,sama在馬來文的意思是‘一樣’。」   「結束對話後,一個部落的人向我和jeffery表示,他想知道更多,因為這也許可以讓他知道自己的現況,或去知道自己的未來的答案。」   「但是我沒有告訴他,因為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。」   直播這邊看: https://youtu.be/CDB9wknupng
  • 芳俊&仕東其一:採集民間譚的採集
A part of Fan-Chon and Shih-Tung: The collecting of Folktales collective
    31 1
    芳俊&仕東其一:採集民間譚的採集 A part of Fan-Chon and Shih-Tung: The collecting of Folktales collective
  • #Repost @jeffreyjclim with @get_repost
・・・
To my bffs in Taiwan, best of times! Till we meet again, much love
    32 0
    #Repost @jeffreyjclim with @get_repost ・・・ To my bffs in Taiwan, best of times! Till we meet again, much love
  • KANTA 台灣:霧台、蘭嶼、馬太鞍和小碧潭 
KANTA Taiwan: Wutai, Lanyu, Fatáan and Xiaobitan

分享藝術家:
Jeffrey Lim(林猶進)、Posak Jodian、陳姿華(Uselrepe) 〈KANTA Portraits〉是馬來西亞藝術家Jeffrey Lim(林猶進)自2012 年迄今的一系列人像攝影研究計劃〈KANTA Portraits〉。透過其自製的行動肖像攝影機,踏查從馬來西亞到南島語原住民之間的紐帶的田野行動。

本次的分享活動〈KANTA 台灣〉,Jeffrey將為我們帶來他自2016年至今多次來到台灣並進駐於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,與台灣同樣發展阿富汗針孔攝影的藝術家陳姿華(Uselrepe),以及紀錄片導演Posak Jodian的合作過程。從屏東霧台,花蓮馬太鞍、蘭嶼到都市原住民小蠻潭聚落的村莊。他們通過攝影製作即時肖像以及動態影像的紀錄之外,也一同探索了其他音頻和視覺的記述方法,試著描繪在不同部落、耆老的經驗與口述歷史之間,對身份、文化和社會環境的探索,並分享他們的合作方法、發現和反思。
活動的最後,Jeffrey Lim也將現場呈現其自製的相機及其拍攝過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藝術家簡介:
Jeffrey Lim,1978 年生於吉隆坡。他來自傳達設計的背景並探索攝影的基進形式、都市 調查,以及社會地景測繪計劃。其興趣介於身份認同與文化傳承之交,並採取使用圖像、 拾得物、空間與互動的觀念呈現形式。他有許多作品探討了社群的建築與空間。他的作品 包含:動員群眾力量的〈單車地圖計劃〉(2014)、都市報告〈ISD 計劃〉(2016)、 參與式與表演式的〈Attachment〉(2017)裝置,以及 2012 年迄今的一系列人像攝影研究計劃〈KANTA Portraits〉。從 2017 年起,他來台探查台灣原住民和馬來西亞南島語系 (Austronesian languages)原住民之間的紐帶,今年繼續蘭嶼、花蓮、新店等地部落的 人像記錄,這個語種—部落的製圖學也將提供台灣與馬來群島之間的溯源佐證。 
Posak Jodian,生活於台北的阿美族人。Posak 是名字,Jodian 是父親之名。Posak 有著 民族語言學與傳播學背景,並主要以紀錄片作為方法,及自身的族群身份為起點,透過長 期的田野研究關注部落的傳統領域形塑,以及離鄉原住民的都市生活;亦同時參與於各群 眾運動的場景中,以及青年在城市縫隙間的各種行動可能,持續拍攝「從直走到半路咖啡 的社會實踐」紀錄片的影像素材。試著透過族群與文化行動作為支點,拉開身份與認同的 邊界。Posak 的作品〈自畫像〉曾發表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(2008 年)、〈Bai 的故事〉 原住民族電視台(2011 年),能勝興工廠國際藝術村《Flames on the water》(2016 年) , 亦是半路咖啡以及海筆子 tent16-18 成員之一。 
陳姿華,屏東霧台魯凱族,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,創作多探討影像中的時間性,以及透過攝影所觸發的對話過程。2018年與Jeffrey Lim 一同回到霧台部落進行影像的訪談及紀錄。
    26 0
    KANTA 台灣:霧台、蘭嶼、馬太鞍和小碧潭 KANTA Taiwan: Wutai, Lanyu, Fatáan and Xiaobitan 分享藝術家: Jeffrey Lim(林猶進)、Posak Jodian、陳姿華(Uselrepe) 〈KANTA Portraits〉是馬來西亞藝術家Jeffrey Lim(林猶進)自2012 年迄今的一系列人像攝影研究計劃〈KANTA Portraits〉。透過其自製的行動肖像攝影機,踏查從馬來西亞到南島語原住民之間的紐帶的田野行動。 本次的分享活動〈KANTA 台灣〉,Jeffrey將為我們帶來他自2016年至今多次來到台灣並進駐於打開-當代藝術工作站,與台灣同樣發展阿富汗針孔攝影的藝術家陳姿華(Uselrepe),以及紀錄片導演Posak Jodian的合作過程。從屏東霧台,花蓮馬太鞍、蘭嶼到都市原住民小蠻潭聚落的村莊。他們通過攝影製作即時肖像以及動態影像的紀錄之外,也一同探索了其他音頻和視覺的記述方法,試著描繪在不同部落、耆老的經驗與口述歷史之間,對身份、文化和社會環境的探索,並分享他們的合作方法、發現和反思。 活動的最後,Jeffrey Lim也將現場呈現其自製的相機及其拍攝過程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藝術家簡介: Jeffrey Lim,1978 年生於吉隆坡。他來自傳達設計的背景並探索攝影的基進形式、都市 調查,以及社會地景測繪計劃。其興趣介於身份認同與文化傳承之交,並採取使用圖像、 拾得物、空間與互動的觀念呈現形式。他有許多作品探討了社群的建築與空間。他的作品 包含:動員群眾力量的〈單車地圖計劃〉(2014)、都市報告〈ISD 計劃〉(2016)、 參與式與表演式的〈Attachment〉(2017)裝置,以及 2012 年迄今的一系列人像攝影研究計劃〈KANTA Portraits〉。從 2017 年起,他來台探查台灣原住民和馬來西亞南島語系 (Austronesian languages)原住民之間的紐帶,今年繼續蘭嶼、花蓮、新店等地部落的 人像記錄,這個語種—部落的製圖學也將提供台灣與馬來群島之間的溯源佐證。 Posak Jodian,生活於台北的阿美族人。Posak 是名字,Jodian 是父親之名。Posak 有著 民族語言學與傳播學背景,並主要以紀錄片作為方法,及自身的族群身份為起點,透過長 期的田野研究關注部落的傳統領域形塑,以及離鄉原住民的都市生活;亦同時參與於各群 眾運動的場景中,以及青年在城市縫隙間的各種行動可能,持續拍攝「從直走到半路咖啡 的社會實踐」紀錄片的影像素材。試著透過族群與文化行動作為支點,拉開身份與認同的 邊界。Posak 的作品〈自畫像〉曾發表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(2008 年)、〈Bai 的故事〉 原住民族電視台(2011 年),能勝興工廠國際藝術村《Flames on the water》(2016 年) , 亦是半路咖啡以及海筆子 tent16-18 成員之一。 陳姿華,屏東霧台魯凱族,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,創作多探討影像中的時間性,以及透過攝影所觸發的對話過程。2018年與Jeffrey Lim 一同回到霧台部落進行影像的訪談及紀錄。